跟上農業發展新需要,服務農產品供給體系優化升級——
選育良種子 產出好糧油
“品種選育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會帶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 ”
圍繞創新能力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種業強省
“一粒良種,萬擔好糧。 ”種業是現代農業的“生命線”。
8月29日,國家水稻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研討會在合肥舉行。會上,我省本土的種業公司——荃銀高科與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簽訂協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并設立“韓斌院士工作站”。 “將把更多水稻育種的課題帶到安徽來做,并幫助荃銀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所長韓斌說。
?“品種選育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會帶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幅提高。 ”荃銀高科董事長張琴認為,通過與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設立院士工作站,有助于迅速提升科研能力,育出符合發展需要的良種。
新品種往往具有更好的抗逆性,是穩產的重要基礎,帶給農民更大收益。比如隨著矮稈水稻品種在我省大面積推廣,抗倒伏能力顯著增強。再如棉花新品種的推廣改善了纖維長度,使皮棉品質顯著提高;優質玉米品種籽粒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高,提高了飼用價值;“雙低”油菜品種則使油脂品質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
提供適宜的優質種子,必須有強大的種業作支撐。
省種子總站站長熊成國介紹,去年我省審定通過主要農作物品種181個,全省良種生產基地達200萬畝,生產各類良種約7億公斤,不僅滿足本省需要,還有相當數量的外銷。 “但與農業強省發展要求相比,種業支撐力明顯不足。 ”熊成國坦言。
以水稻品種為例,業內人士介紹,我省使用的種子大部分來自省外。從企業來看,我省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只有4家。去年全國種業企業種子銷售前10位的企業當中,我省只有1家。不過我省種子市場大,育種條件較理想。安徽隆平農業公司負責人朱立猛分析,安徽農業水旱兼有,光照水利資源豐富,種業人才優勢明顯,同時農業發展對良種需求旺盛,具備建設種業強省的基礎。
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省要求建立并完善七大農作物育種創新平臺,培育10個以上突破性新品種,并打造10家以上銷售額超億元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 “重點深入推進種業科研體制改革,著力提高種業研發能力,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到2020年力爭把我省建成全國農作物種業強省。 ”熊成國說。
制種生產受自然災害影響大,種子生產保險政策長期不能出臺,已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2010年前后,我省雜交稻每年有3到5萬畝制種,目前已萎縮至1萬畝左右,種子生產保險政策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為此,熊成國呼吁要抓緊建立種子生產保險體系,保障制種產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只有種業先行,才能以品種不斷革新帶來農產品供給結構持續優化。 ”
轉變育種視角,加快完善品種管理制度,為農產品供給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優質種源
秋收秋種尚有一段時間,但省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汪建來忙碌異常。
?“這幾十個小麥品種,都是今年午季從試驗基地收獲的,現在在實驗室進行品質分析。 ”汪建來告訴記者,這些小麥經篩選后還將送到采蝶軒等企業加工成各種面包、糕點,以檢驗它們是否符合需要,為秋種做依據。 “育種不僅要著眼于生產,更要有市場視角。 ”汪建來說。
農產品供給形勢的變化,帶給種業新挑戰。據了解,2016年我省種子銷售收入和利潤下降,深層次原因就是品種同質化現象嚴重,特別是新審定品種難以適應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耕作方式改變,無法滿足新需求。
比如雜交稻育種一直是我省強項,但當前水稻直播面積的擴大導致雜交稻面積萎縮,很多育種企業發展進入困局。 “種業先行,才能以品種的不斷革新帶來農產品供給結構的持續優化。 ”熊成國說,當前我省從供給側入手,著力從追求高產向優質轉變,以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為重點,形成更加合理的農產品供給體系。種業必須轉思路,服務農業新的發展需要。
汪建來介紹,他的團隊剛剛研發一種新品種。“特性是中抗赤霉病,一般的赤霉病不需打藥,嚴重時打一次藥就可以了。 ”汪建來認為,赤霉病已成為影響我省小麥品質最嚴重的病害,而主產區種植小麥多是高感赤霉病品種,抗病性差,常造成不完善粒超標嚴重,影響食品安全。 “新品種提高抗赤霉病能力,能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
張琴認為,一直以來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很多品種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換取試驗田的高產記錄。這樣的品種固然高產,但物化投入大,且對環境造成大的壓力。隨著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要求綠色、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育種企業抓住新趨勢,研發一些節水節肥節藥、生態友好的品種。
熊成國介紹,為跟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我省將以高產優質、節本高效、安全廣適、適宜機械化操作為目標,加快完善品種管理制度,為農產品供給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優質種源。
?“綜合化服務是發展方向,也是為市場提供優質農產品的一種模式。 ”
向上下游延伸,打通產業鏈條,助推優質農產品生產和供給
?“現在賣種子,跟過去是兩碼事,越來越專業復雜。 ”在育種技術創新聯盟研討會茶歇時,記者與定遠縣種子批發商楊林聊起來。
楊林從事種子銷售已近30年。 “過去賣種子簡單,農民買了就走了。現在不僅要詳細講解品種性狀,還要隨時提供田間技術服務。如果出現歉收,還要幫著分析原因,尋找對策。 ”楊林說。
為此,近年來,楊林在代理新品種時,都要先進行“破壞性試驗”。 “為了檢驗耐高溫性能,有意控制播期,讓抽穗期在最熱的時候;加大施肥量,檢驗種子的耐肥性。總之要檢驗種子在較差條件下的表現。 ”楊林說。為何這樣做? “現在極端災害天氣增多,這樣才能看出種子真實表現,在大面積推廣時心中有數。 ”
與經銷商相比,種子企業走得更遠。
記者留意到,研討會上荃銀高科還分別與輝隆集團簽訂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戰略合作協議、與益海嘉里安徽公司簽訂優質糧產供銷的戰略合作協議。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傳遞的是現代種業轉型發展的信號。
荃銀高科營銷公司負責人蔚應中表示,這些合作可以讓新品種最大限度發揮潛力。一方面通過輝隆可以為大戶提供專業的社會化服務,比如更科學的水肥管理技術方案。另一方面,通過與糧食加工企業合作可以實現優質優價,為優質品種推廣拓展空間。
?“反過來,加工企業也可以‘點單’。 ”蔚應中說,比如益海嘉里可以根據市場的喜好提出具體要求,荃銀則據此研發相應品種,讓種子研發有的放矢。
類似這樣的轉型,其他種企也在推進。 “綜合化服務是發展方向,也是為市場提供優質農產品的一種模式。 ”朱立猛告訴記者,種糧大戶以效益為決策依據,如果不能優質優價,即使再優質的品種也缺乏應用熱情。反而,如果打通上游,讓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選品種”“下訂單”,然后拿著訂單讓大戶種植新品種,再輔以全程服務,就能讓大戶種得放心、賣得舒心。
春播一粒粟,秋收萬擔糧。種業給力,更多優質糧油就能走進千家萬戶。
摘自安徽日報
0551-65316938
0551-65320226
ahqygk@163.com
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大道98號